
数智驱动,唤醒高校“沉睡”的专利
——AI赋能千行百业一线故事(十六)

10月24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工作人员演示AI+专利转化运用生态服务平台。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摄
10月24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工作人员打开AI+专利转化运用生态服务平台,在京津冀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词云匹配系统中,搜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词,“一次性脑状态监测柔性贴片电极”等搜索结果瞬间出现在对话框中。记者看到,搜索结果总条数为5145条。
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细分选项,还可以对搜索结果进一步细分。
今年7月,河北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人工智能促进专利转化试点省份。作为试点建设支撑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全链条专利转化运用生态构建,运用AI大模型打破高校科研与产业创新的“信息孤岛”,推动高校专利转化向智能化、场景化方向发展。
“职业院校与产业联系密切,我们深知企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很迫切。”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安兵介绍,学校在为当地企业培养知识产权务实人才的过程中,发现专利转化运用存在许多堵点和难点。一方面,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藏在“深闺”无人识,由于种种原因走不出实验室。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需要新技术,却缺乏实力自研,急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27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持有134.9万件存量专利。这些数量巨大的专利,有的已在产业界大放异彩,有的却仍躺在纸面上“沉睡”未醒。
易云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