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来自江苏的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核定表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1965年5月出生的参保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25年7月办理正常退休,累计缴费年限达38年1个月(不含折算年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个人账户储存额高达504764.61元,最终核定的月基本养老金为10248.2元,远超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2024年约为3100元)。
一、解码万元养老金:三大支柱如何构成
基础养老金5676.51元的计算公式为: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代入具体数值:8785元×(1+2.3934)÷2×38.08年×1%=5676.51元。这里的关键指标是2.3934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这意味着该职工在职期间的平均缴费工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3934倍,反映出其较高的收入水平。
个人账户养老金3663.02元则来自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该职工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高达504764.61元,除以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139个月(表中137.8个月应为四舍五入),得出每月3663.02元。
过渡性养老金908.62元是针对1995年底前参加工作的人员设立的补偿性待遇。该职工1995年底前有8年6个月的工龄,按照特殊公式计算得出这部分待遇。
这三部分相加,构成了总额10248.2元的基本养老金。这一水平不仅远超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2025年约3500元),也超过了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水平,堪称"养老金金字塔"的顶端代表。
二、高养老金背后的五大关键因素
为何这位江苏退休人员能获得如此高的养老金?
第一,超长缴费年限——38年1个月。 从1987年7月到2025年7月,整整38年的连续缴费,远超15年的最低缴费要求。在我国养老金"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下,超长缴费年限直接带来了更高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第二,高缴费基数——平均指数2.3934。 该职工在职期间的平均缴费工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3934倍,属于典型的高收入群体。高缴费基数不仅提高了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也大幅提升了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数。
第三,高个人账户积累——504764.61元。 个人账户的巨额积累源于长期的高比例缴费和投资收益。按照现行政策,个人账户年收益率一般在6%-8%之间,复利效应下,几十年积累形成可观数额。
第四,江苏较高的计发基数——8785元。 养老金计算与退休地上年度社平工资直接挂钩。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2024年养老金计发基数达8785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高养老金的重要支撑。
第五,过渡性政策的红利。 作为1995年前参加工作的"中人",该职工享有过渡性养老金待遇,这部分额外增加了近千元的月收入,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策红利。
养老金的多少,本质上是对职业生涯缴费贡献的回报,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的最佳诠释。
三、流动就业者的困惑:异地养老保险何去何从?
在这份养老金案例引发热议的同时,许多网友提出了一个极具普遍性的问题:"在外地参加工作了,老家的养老保险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具体操作可概括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待遇领取地
按照"户籍优先、从长从后"的原则确定:①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地的,在户籍地领取;②不在户籍地的,在最后一个缴费满10年的参保地领取;③不管在哪里都不满10年的,将各地缴费归集到户籍地。
第二步: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自2021年起,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已实现"全程网办"。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或"掌上12333"APP,即可线上申请,无需两地奔波。转移内容包括:①个人账户储存额;②统筹基金(单位缴费部分按12%转移);③实际缴费年限。
第三步:合并计算待遇
转入地社保机构会将各地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合并计算,退休时统一核定养老金。例如,在江苏缴费20年、广东缴费15年,最终可按35年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
结语
对于正在外地打拼的劳动者,"老家的养老保险怎么办"已不再是难题。随着全国统筹的推进和转移接续政策的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跟人走"的机制日益成熟。关键在于及时办理手续,保全所有缴费记录,让每一分养老贡献都不被遗漏。
易云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