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金融时报
你知道中华慈善日是几号吗?
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将每年9月5日设立为“中华慈善日”以来,中国慈善事业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望这些年,中国慈善事业经历了法治框架从无到有、逐步完善,也经历了慈善规模跳出数量增长的局限,实现质的蜕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5日,《慈善法》在修改后正式施行,有多处修正涉及慈善信托,在完善慈善信托制度的同时,也为慈善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渠道。
《慈善法》修改一年来,慈善信托有何发展?
东部省份城市竞相“追逐”?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备案规模前三名省市为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新增备案单数前三名省市为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
记者在慈善中国官网梳理2024年9月5日至2025年9月2日的慈善信托新增备案数据时发现,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在慈善信托发展中表现突出,在新增备案数据、累计备案数据和财产总规模方面均位居前列。
具体来看,浙江一年来新增备案数量高达193笔,累计备案数据为824笔,财产总规模达257607.02万元,均排在第一位。
北京新增备案数据为57笔,累计备案量为230笔,均排名第二,财产总规模158079.29万元。
广东新增备案为53笔,累计备案为180笔,财产总规模位居第二位,为178883.63万元。
江苏慈善事业也较为出众,新增备案为51笔,累计备案为149笔,财产总规模为41807.07万元;上海的慈善信托数据从整体来看也可圈可点,新增备案为23笔,累计备案为71笔,财产总规模为30985.37万元。
都在关注什么领域?
从教育到扶贫再到生态环境,近年来,慈善信托关注领域更加多元。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关注教育的慈善信托达到202单,超过2024年新增单数的三分之一。
以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的山东为例,教育总人口超过2300万人。当地的山东信托主要关注重点是教育事业。梳理山东信托在慈善中国近一年备案数据发现,24例新增备案中有21例与教育相关,财产总规模达3016.31万元。
教育以外,慈善信托关注比较多的领域是扶老和扶贫济困。2024年的数量分别为155单和134单,乡村振兴领域达到了91单。此外,关注社区建设、科学发展、罕见病、老年认知障碍、女性等领域的慈善信托不断增多。
中西部地区,依托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积极开展慈善信托事业。
从数据来看,西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的慈善信托新增备案数据和累计备案数据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甘肃新增备案数据为11个,累计备案数据达175个,财产总规模为91687.14万元;青海财产总规模达28746.99万元,新疆和西藏虽然财产总规模不高,但是备案数量值得关注,统计区间内分别新增10个和9个,呈现出“小额多笔”的特点。
从具体实践来看,云南信托在慈善信托领域增加云南当地特色元素和场景,携手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云信云慈—绿基—云南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慈善信托”支持滇金丝猴保护等;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之时,西藏信托设立了“西藏信托—抗震同行·大爱无疆驰援定日县地震灾区慈善信托”用于灾后重建。
“双受托人”模式也是热门选择?
慈善信托受托人以信托公司为主是2024年慈善信托的一大特征,但是“双受托人”模式也是信托公司关注的重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单一受托模式仍占大多数,占到当年新增单数的70%。值得关注的是,“双受托人”模式占到市场的30%,成为仅次于信托公司作为单一受托人的模式选择。
如何判断更适合单一受托人还是联合受托人模式,记者采访了业内几家信托公司,得到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委托人意愿。委托人对慈善信托的交易结构、决策机制、是否有拟合作的慈善组织以及拟合作慈善组织数量、慈善目的实现路径等方面有明确要求的,优先按照委托人意愿选择单独受托或共同受托模式。
其次是合作慈善组织意愿。慈善组织在慈善信托中的角色,可以为委托人、受托人(之一)、执行人,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如慈善组织希望为捐赠人提供全面服务,深入参与慈善信托的设立、备案、决策、慈善项目组织实施、信息公开等全流程,可以选择共同受托人模式。
最后是项目特性与资源需求。如有一些围绕特定社区开展、需结合当地特色的项目,公司将积极与熟悉社区慈善需求、具备丰富慈善项目实施经验的当地慈善组织合作,共同担任受托人。
“在与慈善组织以双受托模式开展慈善信托,根据各自优势进行专业分工。其中,慈善组织主要负责慈善信托备案、慈善项目组织实施、向备案机关提交信息披露文件等工作;我们主要负责开立信托专户、划付信托资金、办理信托财产投资等工作。”中诚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曹睿潼
易云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