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大家好,我是棠棣,一名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账号,和我一起探讨历史的奥秘,分享关于古今中外的有趣见解。君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学问与友谊!
随着昌都战役的结束,西藏的地方政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西藏的政治版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西藏内部政治的剧烈分化,摄政达扎的下台、喇嘛亲政,这些变动无疑为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增添了希望。
在昌都战役前,西藏的行政区划包含波密、三十九族(即丁青)等28个宗(县)。战役期间,解放军成功解放了东部的15个宗,昌都地区的政治版图随之发生变化。当地的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逐渐意识到人民解放军并非像清朝、民国或藏军那样的侵略者,而是为了藏族人民利益而来。解放军执行的民族宗教政策,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展开剩余82%事实上,在昌都战役之前,中共西藏工委已经在甘孜做出了重要决策,为了不完全激化局势,工委决定与西藏地方当局保持一定的余地,争取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虽然根据当时的形势,无法立即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但通过与土司、官员以及僧俗各阶层的沟通,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
1951年1月1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开始向其他宗派驻派军事代表,为昌都地区的解放工作铺路。随后,12个县的解放委员会也相继成立。这一过渡性政权,实际上是对西藏未来政权体制的调整,并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它既不同于之前的昌都总管府,也并非完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的代表。它代表着两种政权体系的并存与融合。
昌都战役的胜利,不仅震动了西藏地方政府,也让西藏僧俗百姓感到极大的震动。问题随之出现:西藏地方政府该如何选择?是顺应中央的号召,派代表与中共中央进行和谈,还是继续倚靠外国势力,进行“西藏独立”之类的活动?拉萨的各阶层人士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与不安。
在1950年10月20日至25日的几场重要会议中,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开始商讨对策。会上,持不同意见的派系之间展开了激烈辩论。一部分人认为,承认西藏为中国的一部分,是对“教主”尊严和西藏佛国独立自主的保证,建议派代表前往昌都与人民解放军谈判。然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局势已经不可收拾,建议采取更为激烈的措施,甚至主张DALAI喇嘛离开拉萨,以求外部力量介入。面对局势的复杂性,西藏当局在困境中选择了“求神决策”的方式。
10月26日,西藏地方当局请来了两位神汉到罗布林卡,通过占卜来决断。结果表明,DALAI喇嘛亲自主持政务,能够消除西藏的灾难并维护政教的昌隆。于是,摄政达扎不得不辞去职务,16岁的第十四世DALAI喇嘛提前于1950年11月17日亲政。
这场政治风波的背后,反映出藏区权力的激烈争斗。昌都战役的失败,使得很多人开始指责达扎的决策失误,并在布达拉宫前贴出了要求他下台的揭帖。与此同时,西藏上层的政治分化愈加严重,摄政达扎的下台也象征着西藏分裂势力的一次重大挫折。
昌都战役的胜利,震撼了西藏,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印度、美国等国一直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能进驻西藏,而昌都战役的结果无疑激化了他们的反应。印度不仅命令驻藏机构不撤离,还秘密向西藏提供武器援助。随后,印度政府对中国发起了一场外交攻势,三次对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要求中国停止军队进入西藏。
对此,中国政府坚定回应,强调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军有权进驻西藏。毛泽东批示:“西藏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在外交上,中国坚持强硬立场,10月30日和11月16日的外交照会中,明确重申了这一立场,要求印度停止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背后大肆宣传中国“侵略西藏”,以便为西藏分裂势力提供支持。11月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责中国解放西藏的行动是“侵略”,并威胁称这将引发严重后果。为了对中国施加压力,印度在边境增兵,并加大了对西藏问题的干预力度。
然而,西藏地方当局依然未能放下幻想,仍然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外部干预,特别是联合国。10月下旬,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刚刚跨过鸭绿江时,西藏地方政府便与印度政府开始商议,尝试通过联合国来获得国际援助。西藏当局希望联合国能干预,像当年朝鲜问题一样拯救西藏。然而,联合国的答复并不如西藏方面所愿,呼吁书并未引起联合国的正式关注。
在外交失败后,西藏地方当局又开始寻求其他解决方式。1951年初,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团通过与外部势力的沟通,尝试争取更多的支持。而同时,DALAI喇嘛则决定亲自离开拉萨,前往亚东。此举使得西藏地方政府形成了拉萨噶厦与亚东噶厦两派,并为日后发生的事情埋下伏笔。
在DALAI喇嘛离开拉萨的同时,西藏地方政府的重宝——大量金银财宝被秘密转移到印度,以备不时之需。1959年,西藏上层叛乱爆发时,这批藏匿在印度的财富成为了支持分裂活动的物资基础。
DALAI喇嘛的出走引起了西藏百姓的极大忧虑,三大寺曾请求他返回拉萨,认为这将是西藏政教稳定的关键。上层人士中,也有人主张与中央政府谈判,和平解决西藏问题。
然而,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谈判并非一帆风顺。1950年,西藏曾派出使团前往印度与中央政府进行接触,但其目的并非真心与中央达成共识,而是通过推迟谈判,寻求外部支持。西藏代表团甚至在印度等待了数月,期望通过印度的干预达到独立的目的。
中央政府的回应则明确而坚决,毛泽东主席指示西藏代表团必须来北京谈判,而非通过其他中立地区进行。周恩来则在多次与西藏代表团的接触中,提出了中央政府的立场,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谈判地点只能是北京。
最终,西藏代表团的拖延策略并未能够改变中央政府的坚定立场。西藏地方政府失去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机会,也错过了和平解放的最佳时机。至此,西藏问题进入了新的阶段,直至后来发生的更为复杂的历史事件。
(正文完)
如果您对历史话题有兴趣,或者想进一步了解相关事件,欢迎私信我交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
发布于:天津市易云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