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暑气渐消,但体内淤积的湿寒却悄然埋伏——晨起困倦无力、阴雨关节酸胀、舌苔白腻厚重……这些“健康预警信号”提醒你:寒湿已入侵!若不趁此时调理,隐患恐酿成秋冬感冒咳嗽。把握“祛湿散寒黄金期”,关键做好这三件事,为身体筑起健康防线!
🌿【01 吃对食物,固护阳气】
处暑至白露,湿气仍盛,脾易受困,消化力减弱。饮食需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寒凉,护脾胃!
▪️ 告别“秋瓜坏肚”:处暑过后,西瓜、香瓜、菜瓜等寒性瓜果应减量,贪食易伤肠胃,影响消化功能。
▪️ 温中化湿食疗方:生姜紫苏陈皮茶——紫苏叶10g、陈皮6g、生姜3-5片,红糖适量,生姜去皮切块,所有材料洗净后加水煮开,调入红糖后温服。可以祛风散寒、解表祛湿,日常保健1周1次。
展开剩余56%🔥【02 敷一敷,温中散寒】
如果体内寒湿较重,可以借助一些外治法来调理,如艾灸,可以起到提振阳气、祛邪散寒的效果。此外,中药外敷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 艾灸温阳:艾灸穴位,提振阳气,散寒祛湿。
▪️ 中药热敷方:砂仁5g(研粉)+艾绒5g+适量蜂蜜制成药糊,取少量药糊加热后放在纱布上,敷神阙穴(肚脐),10-15分钟/次,每周3-5次。温中散寒,调理肠胃,专治贪凉后的脾胃不适!
🌼【03 闻一闻,化湿安神】
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病菌滋生,鼻炎易复发。
▪️ 日常防护:外出戴口罩,归家及时洗鼻、熏蒸,清除鼻腔过敏原,降低感冒鼻炎风险。
▪️ 芳香养生香囊:薄荷10g+广藿香10g+素馨花5g+薰衣草15g,装入香囊置床头或随身佩戴,每2周更换。可以起到化湿,驱虫,安神的效果。
发布于:江苏省易云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